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12个认识误区

文章出处:高新认证机构发布时间:2021-03-04 11:06

 

误区一:有关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的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方法》第十一条“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是指企业须注册成立365个日历天数以上。“申请认定时一年内”指的是申请前的365天之内(含申报年),即申请企业营业执照上册注册日期与认定通知文件规定的申报截止日期间隔肯定大于365个日历天数。

常见误解:企业2020年申请认定,其注册时间需要在2019年1月1日以前;企业2020年申请,其销售开始时间肯定是2019年1月1日以前。

误区二、知识产权取得肯定是自主研发产生的要求

有部分认为知识产权的取得肯定来源于企业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指标主要是对技术先进程度、在主要商品发挥核心支持用途、知识产权数量、获取方法及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等情形进行考核,这个指标并没有排斥外购、受让等方法获取知识产权。

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商品,发展新产业等的活动,其成果来源包括了自有技术、受让技术、输出技术、合作转化,技术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等五方面。知识产权相关方面的指标在科技成果转化层面,一个是开端,一个是终点;一个是定量指标,一个是定性指标。

误区三、知识产权有效性问题

针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有效性,存在以下误解:认为拿到申请受理通知书就能申请认定,认为只有拿到专利证书才可以认定,认为取得专利证书后无须缴纳年费。

专利等知识产权以经审查没有发现驳回理由的,由主管知识产权的行政部门作出授予专利权等知识产权决定,同时予以登记和公告,专利权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年费每年都要缴纳,有效期从申请日起开始计算。专利权人应当自被授予专利权的当年开始缴纳年费,没有按规定缴纳年费,专利权期限届满会终止。缴费收据为载有“年”费标识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收费收据”(黄色联),也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等查询专利标记和专利号,确认其缴费状态。企业务必要要确保参与认定专利的有效性,以免影响认定指标评价。

误区四、评定看商品是否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领域》”)要求

申请高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企业主要商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用途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领域》”)规定的范围,也就是讲,关键看主要商品(服务)使用的技术是否属于《领域》规定范围其中的那一项,而不是看技术产出的商品属于《领域》。所以,有些传统行业,比如,冷冻奶,建筑业,经营范围上看似不合适申请高企,但如其提供商品(服务)采用的技术过硬,一样有也许附和认定申请的资格。

误区五、企业只做商品研发、商品OEM定制,没有资格申请高企认定

商品研发、商品OEM定制的主要商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用途的技术属于《领域》规定的范围,就有申请认定资格的也许。销售的商品(服务)是否属于高新技术商品(服务),需要看对其发挥核心支持用途的技术是否属于《领域》规定范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转化形式表现为以该科技成果作为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合作条件等方法,科技成果转化是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商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商品研发,商品OME定制,属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类,不会影响评定分值。

误区六:大专以上学历占全体员工的30%以上

认定方法通篇都没有这个学历方面的硬性要求,但为哪些很多人这样认为的?当然这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旧版认定方法确实有这方面的要求。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10%以上的科技人员,他们的学历尽量高一些是可以获取专家印象分的,一家拟历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人员,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下也是十分不妥的,即使认定方法没有明文规定。

误区七、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每年都要达标

研究开发费用占比是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值,且近期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在对应阶段的研发费用比值分别不低于5%、4%、3%要求。

比如,某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为4568.23万元,其他业务收入为500万元,营业收入为5068.2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该企业申请认定的研发费用占比要满足第二档4%要求,是申请认定前3个会计年度的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而不必每年的占比都附和。同时,“企业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也是近三年同期总额比值。

误区八、设计费用和委托外部研发费用的混淆

实务其中,设计费用和委托外部研发经常混淆,很难划清。设计费用是为商品开发制作图纸、工艺、技术规范等设计产生的费用。委托外部研发是为商品开发,委托具有相应技术开发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个人或研发机构研发而产生的费用。设计费和委托外部研发在合同上是有其本质区别的。

设计合同肯定包括项目名称、设计内容、要求、时间节点、设计单位等内容。委托开发合同条款中除去一般合同的要注明的项目名称、内容、时间要求外,还需包括研究内容、技术指标,以及获取成果名称等内容。

委托研发合同有几点注意要求:

1.委托合同肯定列明研究成果归属肯定为委托方企业;

2.委托研发报货委托境内外其他机构和个人进行研发的支出,取得附和规定条件的凭证均可税前列支,但是,归集高企研发费用时需要按实际发生额的80%进行统计。

3.受托方相应收入开具的发票名称应为“技术开发费”,而不是“技术服务费”或其他名称

误区九:肯定要有六件实用新型专利或一件发明专利

非专业人士大部分都有这个误区,其实不然,认定方法是没有这个硬性要求的。首先我们都知晓,高新技术企业是肯定要有知识产权的,也就是讲没有知识产权是不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但认定方法并没有讲非要达到多少数量才可以。所以笔者认为,只要有就行了哪怕只有一件实用新型也是可以的。当然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有知识产权只是必备条件,但要认定成功还是需要一些充分条件的,比如讲知识产权的数量当然是越多相对会越好。为哪些笔者要用“相对”这个词呢?因为知识产权数量再多,也最多只能得到100分里面的8分而已,这样的比例确实不高。

误区十:申请高新的知识产权只能使用一次

真相是:按Ⅰ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如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用权等可以用来多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如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在申请国家高新时仅限使用一次。同时申请所使用的知识产权不仅仅只是前三个年度获取的,既可以是更远年度的,也可以申报当年度的。如2020年申请高新认定,不仅仅只能使用2017-2019三年度的知识产权,而且还能使用2017年以前的知识产权(假如是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就要确保之前没有使用它申请过高新认定),同时也能使用2020年当年度获取授权的知识产权。

误区十一:初次认定很难复审相对容易

事实是在高新认定的词典里面已经没有“复审”这个概念了,有的只有初次认定和重新认定,两者之间的要求和过程都是完全一样,无所谓难或不难。

误区十二:只要证书上的时间过了三年就失效了

高新的重新认定是以三个年度为一个周期,每过三个年度,就要进行重新认定,否则证书将会失效。但千万不要被证书上的认定日期迷惑了,只认年份,不认月份及日期,意思是讲2015年的证书,无论它是1月1日发证还是12月31日发证,2018年都要重新认定。比如讲某企业高新证书上的发证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但也要在2018年科创委公布的批次时间内完成重新认定,而不是要等到2018年12月31日再去重新认定,因为假如等到那时也许就不会受理了;又比如讲某企业高新证书上的发证时间为2015年1月1日,也要在2018年科创委公布的批次时间内完成重新认定,而不是2017年就重新认定,即使这个证书看起来似乎已经超过三年有效期,也是不影响享受高新相关政策的。当然一般证书的发证时间都在下半年,这种情形可以忽略不计,但假如真的发生了,也不影响。

免费诊断

提交信息后,专家一对一诊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