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注意的问题

文章出处:高新认证机构发布时间:2020-11-25 11:36

一、新企业需要额外注意的点 新成立的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财务税务问题: 近两年新成立的企业多以技术人才创办为主,这类企业技术方面领先,但财务管理却不严谨。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发展,导致很多企业线上收款,不历经企业公章账户,即使进入企业账户,客户不要求的情形下也不主动开票。但小编需要提醒大伙,财务账目的不严谨肯定会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甚至会所以带来税务风险。 社保问题:新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往往只给少部分员工买进社保,将钱省下来用于商品研发、生产、销售。 二、此类企业的共同点: 近两年新成立且发展迅速的企业大多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前端新颖的营销模式。 高端人才为核心,商品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密集型企业占比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少。 新企业创业人群相对年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创业之初就会着手布局知识产权。 创业团队为高学历人群,基本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主体。
三、新企业认定高企的阻碍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为打分制,总分100分,71分及以上为合格。 新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打分制中有一项十分不利,那就是:企业的成长性指标,共占20分。 分值由营业额的增长和资产总额增长两部分组成,对于新成立的企业,尤其是刚成立一年的企业,得出的成长性为0,打分自然是0分。 所以,总分值其它地方最多只能扣9分的才可以达到71分的及格线。历经率自然较难保证。 当然对于净资产的增长率我们可以历经增加注册资本来保证增长性,销售增长性就没方法只能看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了。 四、实际操作应对方法: 完善知识产权体系,提高知识产权的数量和技术含量,拿下这个送分选项。 企业提供尽量多的高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转化,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部分获取高分。 企业应完善人事,行政,财务,科研,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方面拿下高分。 提供产学研合作证明,和高校和研究机构有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尽也许多地提供检测报告,客户满意调查表,荣誉证书,以备进行加分。



ps: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工商注册满一年以上;

2.企业历经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法,获取对其主要商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用途的知识产权;

3.企业主要商品(服务)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附和如下要求:

近期一年销售收入小于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近期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6.其中,企业在我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7.近一年高新技术商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8.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材料

第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这个申请书就需要企业在网上填报,下载,打印,而申请书是申请认定的第一部分,是专家重点审核的内容。

第二部分:企业执照及年度纳税申报表

因为‘三证合一’,现在很多企业应该就只有一个营业执照,那就只需要带着一张营业执照就行了。

当然要是企业还有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还是要一起提供的。

另外从企业的成立时间开始,每一年的年度纳税申报表也是必备的材料。

第三部分:高新专项审计报告

第一申的就是企业三年内的研发费用报告,假如企业成立的时间不足三年,那么就按照企业实际的成立时间来算。第二审的是2015年,也就是企业前一年度的高新收入。

第四部分:三年的年度审计报告

以前这一部分审核的是企业预缴纳税申报表,也就是上个月的,而今年则是要企业三个年度的纳税申报表。

第五部分:技术创新情形的证明材料

这个是要企业证明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比如从专利技术,专利证书等上面体现出来。或者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有哪些资质,在深圳市技术创新方面获取了哪些成就等等,都可以放在这个部分作为证明材料。

第六部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利用企业的专利技术,利用技术诀窍,把企业的商品转化成收入的证明,就可以作为转化能力的证明材料。

第七部分: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准

组织管理水准是指企业的软件及硬件条件。在报项目的期间,企业都会写自己的软件条件是哪些,硬件条件是哪些。那么这块的证明材料,就是企业要证明自己能更好的利用这些条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研究开发。

 

2019深圳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典型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1、知识产权得分低 问题分析 因为知识产权在高企申报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用途,知识产权失分就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研发项目、高新技术商品(服务)等都也许不被认可,所以,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高企申报成功的也许性微乎其微。那么,在大伙都知晓高企申报知识产权要求的情形下,为哪些还会严重失分呢? 第一、不满足规则层面的需求 案例一:某软件企业填了10项软著,但近上次申报时用过6项,必然扣分。专利即使取消近三年的限制,但类知识产权只能使用一次,对于2016年申报高企,2019年重新认定的企业肯定要做好知识产权打算。 案例二:企业只有一个发明,但是评审时发现,这个发明的权利人不是申请主体,且这个发明未缴年费已经失效,自然就是0分。 案例三:企业只有一个发明,但是评审时发现,这个发明的权利人不是申请主体,且这个发明未缴年费已经失效,自然就是0分。 案例四:知识产权有多位企业共有产权人,A企业用来申报高企,但没有获取其他企业授权许可,或A、B企业同时用来申报高企,知识产权同样不被专家认可,多数是0分。 第二、不满足技术层面的要求 案例一:企业有6项软著,表面上已经满足基本要求,但是专家评审时认为,其中两项软著在技术上根本没有丝毫的区别,于是只认可了其中一项,导致扣分。 案例二:企业有多项知识产权,但是却与主营商品(服务)关联性不大甚至毫无关联,所以专家在评审时很难认可这样的知识产权,导致扣分。 建议: 第一、在高企申报之前,企业肯定要关注知识产权的布局和管理,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需要紧密结合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关技术,要确保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可以满足基本要求的情形下得到更多的分数。 第二、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明确受让等形式获取的知识产权得分很低,独占许可已经不被认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肯定要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人均为申报企业,知识产权仍在有效期,避免知识产权未缴年费和重复使用,共有知识产权,肯定要取得共有产权人授权许可。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低 问题分析: 第一,错误理解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和逻辑,有的企业甚至将成果和转化结果弄反了。 第二,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材料与支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有数量要求,更有质量要求。单纯的堆砌数量没有意义,可以被评审专家认可的科技成果转化才有价值。 历经查阅一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的企业申报的材料之后,发现有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上罗列了二三十项转化,而申报材料中一项证明材料都没找到,甚至连最基本的对应的专利都没有,或者有证明材料,但明显缺乏足够的证明力度,假如被认可的转化数量少且数量低,得分自然就会低。 建议: 第一、对企业而言,要准确把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政策、新要求,精确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在梳理过程中,以现有的技术、成果为出发点,以已经带来或即将带来收入的具有技术含量的商品、样品等为落脚点,找到这两个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科技成果转化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各项原则。 第二、要整理和归集好证明材料,如销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知识产权证书、商品图、用户反馈报告等。证明材料越丰富有力,转化被认可的也许性就越高,既要保证转化的数量满足要求,也要保证每个转化都有足够而又打算的证明材料支撑。 3、成长性得分低 问题分析: 成长性是一个硬性指标,得分低属于“自然灾害”,诸多企业特别是重新认定的高新企业在认定过程中,因为市场环境、企业战略调整等导致财务部分的成长性得分都是0分,这种局面就表示着其他模块企业能扣得分最多只有9分。 那么成长性如何计算呢?企业可以对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和自我评分: 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1/2(第二年末净资产÷第一年末净资产+第三年末净资产÷第二年末净资产)-1 净资产=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应以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会计报表期末数为准。 建议: 提高成长性得分没有别的方法,就是企业要努力发展壮大,让财务数据有利于得分,但在短期内或者讲在高企申报周期内并不现实,所以成长性需要企业提前至少1-2年做规划,特别注意的是要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 4、管理水准得分低 问题分析 该评分模块最能体现企业对于高企认定关注和精细程度。仅仅因为管理能力得分低而导致高企认定失败的企业属于少数,一般还有其他失分项,但是部分企业忽略了这个问题,失败的案例也鲜有发生,例如百度搜索并复制粘贴企业管理制度文件,甚至连企业名称都没有更改等看似低级的错误。 造成得分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材料的完整性问题,假如漏放、错放了某个文件,或者放的文件与并非申报所需的,都会失分。 第二,材料的质量问题,常见的比如材料中内容前后矛盾、逻辑错误,甚至出现别的企业名称,产学研造假等,这些问题往往是比较致命的。 建议 就高企申报而言,企业除了需要提高研发管理水准之外,还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仔细研究申报要求和评分细则,搜集每一个评分项目的证明材料,确保证明管理水准高的材料完整性。 其次,重点整合搜集到的材料,精雕细琢,不断完善和丰富,确保材料的质量过关,为获取更高的分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保证管理水准模块与其他材料前后逻辑的一致性,不能前后矛盾,此外,要以企业的实际为导向,杜绝出现有明显问题的材料。

免费诊断

提交信息后,专家一对一诊断服务